設計是美感與實用的交集。講到「設計大國」,許多人可能會想到德國、法國,或者最容易提到的日本。為什麼大家喜歡日本貨?除了有許多大品牌作為支撐外,「設計」成了日本商品的一大強勢領域,好看的外觀能更吸引人去購買商品,但是你知道嗎?在這些國際知名設計師,例如田中一光、三宅一生、山本耀司等名將的國家背後,也曾經歷過「山寨大國」的過去喔!
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,圖片翻攝自wikipedia
在大約半個世紀以前,也就是1960年以前,因為戰後的因為戰後資源貧乏,各行各業百廢待興,讓不少人都過著窮困的日子。設計這種東西自然而然成了一種奢侈,東西可以用就好了,管他好不好看呢?一片戰火後,民眾對於好不好看根本無所謂,就這樣日本製造的產品成了廉價又抄襲的東西。
圖片翻攝自YouTube日本パクリ大百科
像這款東芝於1931年推出的「東芝一號國產吸塵器」,其實是抄襲了1928年通用電器的產品。
圖片翻攝自YouTube日本パクリ大百科
再往前翻,可以發現冰箱也抄了別人的產品。
圖片翻攝自YouTube日本パクリ大百科
不只如此,像是有名的日本工藝自動鉛筆,其實也是抄襲。
圖片翻攝自YouTube日本パクリ大百科
就連摩托車也抄了BMW最知名的商標。
不過日本企業這樣的抄襲,民眾卻買得開心,日本山寨品也臭名遠播。1958年,日本外務大臣藤山愛一郎訪問倫敦時,被眾多記者團團包圍並詢問山寨一事,讓不少日本人覺得超級丟臉,這也讓日本政府決定要重整這樣的歪風,改變「山寨大國」的名號。
圖片翻攝自wikipedia
設計除了設計師的能力外,民眾的美感培養也相當重要。美感這東西就是要從小灌輸,所以日本有一個《啊!設計》的節目,節目內容是一些設計師帶著小朋友了解設計是怎麼一回事,內容非常生活化,舉凡「可樂的瓶子為什麼是曲線狀的?」設計師們會跟小朋友解釋「設計可以很高深,也可以很生活」。雖然是檔兒童節目,不過豪華的設計師陣容包含:原研哉、隈研吾、深澤直人、伊東豐雄,簡直下巴就要掉下來了呢!
圖片翻攝自《啊!設計》
這種從生活中的物品教孩子「設計思考」,是近年在歐美非常流行的設計課程,許多大學都會開設。因為設計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方便也更具美感,並不是單純把東西弄得好看而已。就像下圖的茶杯之所以要做不一樣高度與不同的杯口大小,是為了調整茶的溫度。
圖片翻攝自《啊!設計》
如果以小孩子的角度來看,這就是一堂你問我答的遊戲,但大人看來卻是一門設計解析課。不過日本是怎麼走向這樣深根設計於基層教育的呢?這就要回到當時被罵得狗血淋頭的日本政府了。當時他們決定花大錢,送許多留學生出國學習國外的設計,回國後到國內頂尖大學開設計學系,從此深根教育,這幾所大學也培養出不少知名設計師,美感教育從國小就做起。
1951年松下集團的老闆松下幸之助到美國考察,回國後在自家公司成立了設計部門,這是日本第一間為設計師成立部門的公司。當時他說:「未來將是一個設計的時代。」
圖片翻攝自wikipedia
1964年的「東京奧運」,整個東京都將展現在世界眼中,這也讓這裡成了設計師的大舞台。當年東京奧運委員會還成立了設計委員會,整套視覺設計都由日本設計師負責,從建築、服裝、標識、字體都要求完美。
圖片翻攝自wikipedia
不僅有引人注目的「國立屋內競技場」,連海報設計都讓人驚艷不已。強而有力的形象,攝影排版字體都選擇到位,算是一代海報設計教課書,這次的奧運也對「城市設計」有了極大的影響,這時的日本已經逐漸擺脫「日本製造」的負面形象,從被國外媒體批評到東京奧運僅6年的時間,除了政府付出心力外,從小紮根的教育絕對是一大關鍵。
東京奧運海報
一個國家的設計力往往是從美感教育開始做起,會被人嫌棄醜,那些擺在外面的海報、影片、招牌、所有的設計品才會改變。大家對於醜的事物毫無反應,不花錢設計最省,迎面而來的就是不美的東西在我們眼前強迫閱聽。台灣厲害的設計師很多,但不尊重專業、或是業主對於自己的理念太執著,或許也會造成一樣的問題。小編曾在國內知名出版社實習,眼看著美編組設計出來,讓課本比較舒服的配色,硬生生的被文編組改掉,變成我們都習慣的傳統課本模樣,內心也是無奈至極。
日本教課書封面,TEEPR編輯拍攝
不過看看日本過往的黑歷史,雖然很多設計的源頭都是模仿與採樣,但最終仍要做出自己的風格,才能稱得上是設計,其實只要政府願意投資,教育界願意付出,還是能夠扭轉一切。
TEEPR trapbae編:美感教育真的超重要的,有興趣可以看看「美感教科書計畫」的內容。
延伸閱讀:
–連建築美感都輸給古人?外媒選出22個老建築「修復超失敗」案例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