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藝人朱芯儀罹患乳癌,連歌手朱俐靜也因乳癌過世,年僅40歲。對此,許多女性開始關注相關議題,但不說不知道,其實乳癌也會發生在男性身上!
圖片來源/pexels朱俐靜IG
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曾在節目《健康好生活》中分享一個案例,一名年約60歲、體重100多公斤的老翁,平常有喝酒習慣,半年前發現右側乳—頭有傷口,一直換藥傷口都未好轉,後來甚至飄出惡臭味,家屬受不了,直接將他帶到醫院做檢查。
翻攝自YouTube,下同
洪永祥提到,一看發現不對勁,因為老翁除了乳—頭有傷口,下方來有2至3公分的硬塊,而且摸一摸,連腋下的淋巴結都出來了,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,事後證實是男性的乳癌,他強調「乳癌不只女生,男生也有」。
然而,洪永祥解釋,老翁之所以罹癌,應該跟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,他不僅愛飲酒、體過過重,還喜歡吃雞皮、雞脖子,體重從沒有低於100公斤。洪永祥,院方透過右乳及腋下淋巴結切除,加上放射治療和抗賀爾蒙的一些治療,才慢慢將老翁的病情控制住。
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官網曾發表一篇文章,部苗外科醫師鄭智元指出,即便乳癌發生比率男性雖然遠比女性低,但非女性專屬癌症,男性身體也有乳腺組織,所以有也可能罹癌,只要有乳癌家族遺傳史,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,該注意乳房狀態。
鄭智元醫師,圖片來源/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
鄭智元警告,若出現皮膚脫屑或紅疹般變化、乳—頭有異常分泌物、乳房有硬塊或凹陷,應立即就醫檢查。而男性乳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,就是乳暈下腫塊及乳—頭病變,如凹陷、分泌物與潰瘍等等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鄭智元說,男性乳癌確診後的手術治療首選為全乳房切除手術、腋下淋巴結清除或前哨淋巴結手術,術後提供抗雌性激素受體藥物,作為荷爾蒙受體陽性男性乳癌輔助性治療,若是轉移性男性乳癌,以抗雌性激素受體藥物為第一線用藥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最後,鄭智元呼籲,防癌需從預防及篩檢做起,不論性別,及早發現的話,就要把握黃金就醫時機,後續規律門診追蹤檢查,痊癒的機會仍相當高。
鄭智元醫師,圖片來源/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
除了乳癌,大腸癌也是國人的健康殺手,就連「早發性大腸癌」的比例也逐漸提升。對此,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表示,罹患大腸癌跟2件事最相關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RealSound
錢政弘解釋,台灣人得大腸癌的平均年紀是65歲,而「早發性大腸癌」是指5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患者。錢政弘指出,許多國家「早發性大腸癌」的盛行率不斷上升,韓國就是其中之一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醫院的治療方法
錢政弘提到,韓國在《胃腸學》期刊發表一篇研究報告,發現有「代謝症候群」的人,比較容易得大腸癌,尤其是遠處大腸癌 (降結腸和乙狀結腸) 和直腸癌,在上述代謝症候群的5個項目之中,「中廣型肥胖」跟大腸癌最相關。錢政弘說,統計顯示,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/女性大於85公分,大腸癌風險增加23%;男性腰圍大於100公分/女性大於95公分,大腸癌風險增加53%。
錢政弘指出,常遇到有大腸腺瘤性息肉或大腸癌的年輕患者問說,「我不抽煙、不喝酒也不愛吃肉,為什麼會長息肉 (大腸癌) ?」他聽到後就會回答,那些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,適用在50歲以上的人,但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「50歲以下就發病的人,跟肥胖最有關係,且跟吃甜食有關」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Doctor X
最後,錢政弘建議,50歲以下、有代謝症候群或肥胖的人,想遠離大腸癌話,要做兩件事,就是把肚子瘦下來及做大腸鏡篩檢。
圖片來源/錢政弘臉書
男性別事不關己啊!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