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明明就有自己的習慣用語,為什麼要學著說其他國家的流行語呢?受到抖音、小紅書等社群平台影響,現在有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會跟著使用中國用語,不過並不是每種說法都令人悅耳。有網友就列出了5大最不能接受的中國用語,來看看是否和你心中所想一樣吧~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《上流社會》
一名網友在網路論壇Dcard上發問「你最不能接受的中國用語是哪個詞?」他自己先列了5個討厭的中國用語,第5名是「外賣」,不過在台灣外賣、外送都有人說,所以厭惡程度普通;第4名是「家人們/小哥哥/小姐姐」,他認為寧願被早餐店阿姨叫帥哥、美女,也不想聽到這種為了推銷而攀關係的矯情稱呼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Dcard,下同
第3名是「公交車」,原PO驚訝發現如今有很多小學生都會這麼說;第2名是「視頻/軟件/硬盤」,直言尤其是老一輩的更固執,有些人甚至覺得這樣講比較有文化;第一名則是「質量」,這讓身為理工人的他一聽就火大,認為質量 (mass) 和品質 (quality) 是兩個獨立的詞。
貼文曝光後,一票卡友都相當認同原PO的排名,「公車2個字不講,為什麼要講3個字的公交車」、「家人們,誰懂?這種開頭也很煩」、「我媽是退休國文老師,她有一天講出視頻,嚇壞我了」、「最不理解的是公交車/出租車/的士,三個違反常理的稱呼」、「家人們,聽得超級躁」。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tenor
如今是地球村時代,只要透過網路就能學習和體驗到各國的文化,而我們的生活也不知不覺產生文化融合。尤其中國是台灣的鄰居,中間只隔了一道台灣海峽,習慣更是難免會互相影響,有時甚至搞不清楚來源是誰。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language log
一名網友在網路論壇PTT上分享一名學生的聯絡簿,只見小朋友在生活札記欄表示要買新鞋,因為鞋子破了一個大洞,每到下雨就會進水,變成細菌的泳池,「所以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」。不過老師卻用紅筆特別把「估計」2字圈出來,並在旁提醒「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」。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PTT,下同
原PO看了滿頭霧水,疑惑「『估計』是對岸用語嗎?」貼文曝光鄉民們也傻眼,「估計?蛤?第一次聽說,從小大家都在講欸」、「估計這個詞以前就在用了啊!」、「估計哪時變中國語了」、「老師有問題+1」、「這不是很常見嗎!」
有網友則推測問題癥結點,「估計不是中國詞語,但是這種用法是中國用法」、「估計以前台灣比較常用在數學」、「台灣比較常用恐怕、大概」、「台灣比較常見的是『根據估計』,或者直接把當作動詞使用」、「中國用法會把『估計』或『我估計』放在句首」。你認為「估計」真的是中國用語嗎?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