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賽場上,若是一些比速度的項目,比如:跑步、游泳等,很多都需要靠儀器確定成績,畢竟很多時候,有些選手間的速度僅差0.1秒,用肉眼真的很難判斷出誰快誰慢。那麼,在以前科技不發達的時代,裁判都是怎麼做出抉擇的呢?
翻攝自美聯社
根據《今日新聞》報導,在2024巴黎奧運的男子100公尺田徑項目中,美國田徑運動員萊爾斯 (Noah Lyles) 與第2名的牙買加選手湯普森 (Kishane Thompson) 在電子計時器判定上只差千分之5秒,必須靠超高速攝影機的分析,才能辨別出高下。事實上,前7名的選手們,差距都不超過0.9秒。
翻攝自britannica
換言之,如果僅憑肉眼,到底要怎麼判斷誰快誰慢呢?畢竟他們看起來,真的很像同時抵達終點啊!
近期有張照片在網上掀起討論,時間點為1964年的東京奧運,當時正在舉辦跑步比賽,終點線架設了攝影機,受限於科技水平,雖然可以錄下畫面重複播放,但究竟誰快誰慢?只能靠肉眼辨識。
翻攝自X
於是乎,一幕有趣的畫面就此誕生,奧委會特別架設一個梯子,上方坐著22名裁判、一共44隻眼睛盯著終點線,大家一同見證冠軍的誕生。
最終,男子100公尺項目的冠軍為美國選手「子彈鮑勃 」 (Bob Hayes) ,獲得10.06秒的超狂成績,創下當時的世界紀錄;亞軍為古巴選手菲格羅拉 (Enrique Figuerola) ,成績為10.25秒的成績,兩人相差0.19秒,不至於到肉眼無法判斷。
子彈鮑勃,翻攝自維基百科
男子200公尺項目中,美國選手卡爾 (Henry Carr) 以20.3秒創下奧運紀錄、摘下金牌;保羅 (Paul Drayton) 則奪下銀牌,跑出20.5秒的成績,有著明顯差距。
只能說,幸好沒有發生裁判間出現紛爭的狀況,畢竟人多、意見也多,總不可能要求選手再跑一次吧!
翻攝自美聯社
辛苦裁判了XD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