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ETtoday新聞雲》報導,政治社會學家、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近日在英國網站《金融時報中文網》撰文,以「台灣的『中華民國』大禮服還能穿多久」為題,針對兩岸問題,直搗核心。他指出,台灣能使用「中華民國」一詞是因為得到對岸某方面的默認。
他認為,「中華民國」對台灣而言,宛如一件不太合身的「大禮服」,但不可否認地,台灣雖然藉此獲得巨量實惠,卻也付出了沉重代價,並帶給兩岸局勢深遠影響。
丁學良在文中指出,台灣至今一共借用「中華民國」這套大禮服2次。第一次出借方是過去在大陸執政的國民黨。1949年,國民黨把「中華民國」的所有政治象徵一一搬到台灣,也將其價值妥善發揮。
第二次出借,發生於李登輝和陳水扁任期交接點的1990年代末期,並持續至2016年馬英九任期結束;但中共作為新的出借方,近年來開始感到得不償失。
中共方面認為台灣透過這件大禮服,得到經貿利益、優待台灣居民到大陸就業就學、外交邦國不被摘除等實惠,卻不肯作出讓步,加上蔡英文政府上台後仍拿它「借殼上市」,讓多年累積的不滿一舉爆發。
他說,中共已決定收回禮服,正式宣布「借用到期」,即將推出一項新決策,來回收「中華民國」這件大禮服,不讓台灣老是這套禮服卻又不付出高額租金。
丁學良指出,儘管有些台灣人認為,邦交國多半是無法為台灣帶來實質的經貿、軍事利益的國家,但如果所有邦交國都被摘除,那「中華民國」這個國號可以說是形同消名了。「台灣不能成為
他認為,兩岸「斷然分開有害,強制連接也有害;最合乎自然的,應是保持有距離的合而不一」。
來源:ETtoday新聞雲
你認同嗎?來臉書上分享你的意見!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